我国煤层赋存条件的复杂化导致煤矿智能化发展不平衡
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样,不同煤层赋存条件矿井开展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径、难易程度、效果等均不相同。目前,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不平衡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。
(1) 智能化建设基础不平衡。由于不同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存在较大差异,西部晋陕蒙大型煤炭基地煤层赋存条件较好,矿井经济效益好,煤矿智能化投入较大,建设基础较好;西南云贵川矿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复杂,矿井产量低,经济效益较差,智能化建设基础薄弱。
(2) 智能化建设水平发展不平衡。西部大型矿区煤层赋存条件较好,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相对成熟,生产效益好,人才储备相对丰富,智能化煤矿建设速度快、效果好;中东部、西南部矿区煤层赋存条件相对复杂,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适应性较差,高端技术人才匮乏,效益差,投入产出比低,煤矿智能化建设缓慢,建设效果较差。
(3) 煤矿不同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发展不平衡。由于综采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,各煤矿普遍重视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建设,巷道掘进的智能化水平很低,部分矿井巷道掘进尚未实现机械化,大部分矿井巷道掘进没有实现快速掘进,不同系统之间的智能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;普遍重视单个系统的自动化、智能化建设,不同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、互通,导致矿井整体智能化水平较低。
(4) 智能化技术需求与技术发展现状不平衡。现有煤矿智能化技术与装备主要适用于煤层赋存条件简单的矿井,使用效果较好;但是煤层赋存条件复杂、灾害严重的矿井,更需要采用自动化、智能化技术,实现减人提效、安全智能开采,目前煤矿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对复杂条件的适应性还不够强,技术上还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,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。
(5) 硬件与软件投入不平衡。为了提高煤矿智能化水平,决策层更倾向于采购高性能计算机、布设万兆以太网环网、购置进口采掘装备等硬件设施,但对智能化相关软件的开发、大数据中心建设、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等投入相对不足,导致软件开发速度明显滞后于硬件功能的实现,造成设备性能难以发挥、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浪费等,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发展。
(6) 煤矿智能化相关投入与产出比不平衡。煤矿开展全面智能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、人力、物力资源,且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支撑,在部分矿区取得了一定的技术、经济与社会效益,但大部分矿井的投入产出比明显较低,导致部分矿井智能化建设意愿不强烈。
Copyright© 江西合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 备案号:赣ICP备13005505号